首页 > 精选要闻 > 宝藏问答 >

文言文《王烈》翻译 amp amp 重点词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文言文《王烈》翻译 amp amp 重点词,这个怎么解决啊?快急疯了?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6-28 20:37:56

在古代文献中,有许多关于品德高尚、行为端正的贤人记载。其中,《王烈》一文便是记录一位以德行著称的人物。本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,也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启示。以下是对《王烈》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及重点词语的解析。

原文:

王烈者,汉末人也。少有大志,性仁厚,好学不倦。尝游于山泽之间,见一老翁独坐林下,问其姓名,曰:“吾姓李,字子真。”烈敬之,遂与之语。李公言辞清雅,义理深远,烈心悦而服之,乃拜为师。自是之后,烈学问日进,德行益隆。

时天下大乱,群雄并起,烈不愿仕宦,隐居山林,教授乡里。每有学子来求教,必尽心传授,不取分文。乡人皆敬之,称之为“王先生”。

后有盗贼作乱,劫掠村舍,烈闻之,率众往救。贼见其义气凛然,不敢加害,遂散去。乡民感其恩德,皆愿奉之为长。

然烈不以为荣,曰:“吾之所为,不过守道而已。”终身未仕,终老林泉。

翻译:

王烈是东汉末年的人。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,性格仁慈宽厚,勤奋好学,从不懈怠。他曾到山林间游历,遇见一位老人独自坐在树林中,便询问他的姓名,老人回答说:“我姓李,字子真。”王烈非常尊敬他,于是与他交谈。李先生言辞清雅,道理深刻,王烈心中十分佩服,便拜他为师。从此以后,王烈的学问日益精进,德行也愈加高尚。

当时天下大乱,各地军阀纷争,王烈不愿意做官,选择隐居山林,教导乡里的子弟。每当有学生来求教,他都倾囊相授,从不收取任何报酬。乡里人都非常敬重他,称他为“王先生”。

后来有盗贼作乱,抢劫村庄,王烈听说后,带领众人前去救援。盗贼看到他正直勇敢的样子,不敢轻举妄动,便纷纷逃散。乡民们感激他的恩德,都愿意推举他为领袖。

但王烈并不以此为荣,他说:“我所做的不过是坚守道义罢了。”他一生没有出仕,最终在山林中安度晚年。

重点词解析:

1. 少有大志:小时候就有远大的志向。

2. 性仁厚:性格仁慈宽厚。

3. 好学不倦:热爱学习,从不感到疲倦。

4. 游于山泽之间:在山林和水边游历。

5. 敬之:对他表示尊敬。

6. 言辞清雅:说话文雅、有条理。

7. 义理深远:道理深刻、意义深远。

8. 心悦而服之:内心喜悦并信服他。

9. 拜为师:拜他为老师。

10. 学问日进:学问一天天进步。

11. 德行益隆:德行更加高尚。

12. 不愿仕宦:不愿意做官。

13. 隐居山林:隐居在山中。

14. 教授乡里:在乡里教授学生。

15. 不取分文:不收取任何费用。

16. 敬之:被乡人敬重。

17. 率众往救:带领众人前去救援。

18. 义气凛然:表现出正直勇敢的气概。

19. 不敢加害:不敢伤害他。

20. 终老林泉:在山林中度过余生。

总结:

《王烈》一文通过讲述这位贤者的生平事迹,展现了他谦逊、仁厚、好学、重义的高尚品格。文章语言简练,寓意深远,是古代文人修身立德的重要参考。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,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人的道德观念,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,提升自身的修养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