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阿房宫赋翻译】《阿房宫赋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代表作之一,以华丽的辞藻和深刻的议论,描绘了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奢华与最终的毁灭。本文将对《阿房宫赋》进行简要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呈现其主要段落及对应的翻译。
一、文章总结
《阿房宫赋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宏伟壮丽,揭示了秦朝统治者的奢侈浪费以及由此带来的祸患。作者借古讽今,表达了对国家兴亡、人民疾苦的深刻思考,同时也警示后人应以史为鉴,避免重蹈覆辙。
全文分为四个部分:
1. 开头:描述阿房宫的规模与建造过程。
2. 中间:描写宫中生活的奢靡与百姓的苦难。
3. 转折: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骄奢淫逸。
4. 结尾:提出“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”的批评,呼吁人们引以为戒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六王毕,四海一;蜀山兀,阿房出。 | 六国灭亡,天下统一;蜀地的山林被砍光,阿房宫才建成。 |
廊腰缦回,檐牙高啄;各抱地势,钩心斗角。 | 长廊曲折环绕,屋檐像鸟嘴般翘起;各处建筑依地势而建,彼此呼应,错落有致。 |
盘盘焉,囷囷焉,蜂房水涡,矗不知其几千万落。 | 曲折迂回,层层叠叠,如蜂巢水涡,高耸入云,数不清有多少座楼阁。 |
骊山北构而西折,直走咸阳。 | 从骊山向北建起,再向西延伸,直达咸阳。 |
哀哉!一人之心,千万人之心也。 | 可悲啊!一个人的心思,也是千万人的心思。 |
秦爱纷奢,人亦念其家;奈何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? | 秦国统治者喜欢奢侈,百姓也关心自己的家;为什么掠夺财物时连一丝一毫都不放过,使用时却像泥土一样浪费? |
使负栋之柱,多于南亩之农夫;架梁之椽,多于机上之工女。 | 让支撑大梁的柱子,比田里的农夫还多;架在梁上的椽子,比织布的妇女还多。 |
管弦呕哑,多于市人之言语。 | 琴瑟歌声,比市场上的人声还要多。 |
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 | 使得天下百姓,不敢说话,只能愤怒。 |
独夫之心,日益骄固。 | 皇帝的心一天天更加骄横顽固。 |
戍卒叫,函谷举,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! | 征兵的喊声响起,函谷关被攻破,楚人一把火,阿房宫变成焦土! |
呜呼!灭六国者六国也,非秦也;族秦者秦也,非天下也。 | 唉!灭掉六国的是六国自己,不是秦国;消灭秦朝的是秦朝自己,不是天下人。 |
奈何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? | 为什么夺取时连一点一滴都不放过,使用时却像泥土一样浪费? |
使秦复爱六国之人,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,谁得而族灭也? | 如果秦朝能爱护六国的百姓,那么传到三代以后,还可以做万世的君主,谁能来灭掉他们呢? |
余亦悲秦人之惑,而不自知也。 | 我也为秦朝人的迷惑感到悲哀,他们自己却不知道。 |
三、结语
《阿房宫赋》不仅是一篇描写建筑的散文,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历史评论。它通过阿房宫的兴衰,反映出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,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平,反对奢侈浪费。这篇文章语言优美,结构严谨,是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。